|
脑疲劳会变痴呆?别慌!这份“大脑焕新”指南请收好时间:2025-09-10 央视网消息:最近,一期关于脑疲劳的《职场健康课》节目引发了热议。节目中提到的场景,想必很多人都似曾相识:明明睡足了8小时,醒来依旧昏昏沉沉;钥匙刚放下就忘了在哪;和朋友聊天,话到嘴边却突然“断片”……这些看似平常的“小迷糊”,其实是你的大脑在拉响“疲劳警报”。节目中的专家更严肃指出,长期忽视这种脑疲劳,日积月累甚至可能增加未来患上痴呆的风险。 这并非危言耸听。大脑,这个我们身体最精密的“中央处理器”,长期超负荷运转,其后果远比我们想象的严重。那么,究竟是什么在消耗我们宝贵的脑力?我们又该如何通过科学的营养和生活方式,为大脑“松绑充电”,让它重回思路清晰、充满活力的状态呢? 一、“大脑报警”的真相:是什么让你的大脑不堪重负? 节目中,神经外科专家黄翔医生揭示了脑疲劳的“幕后黑手”——氧自由基。 我们的大脑拥有约860亿个神经细胞,它们就像辛勤的“打工人”,时刻需要能量。细胞内的“发电厂”——线粒体,在将我们摄入的糖分和氧气转化为能量时,会产生一个副产品,就是氧自由基。 正常情况下,通过充足的睡眠,身体可以清除这些“代谢垃圾”。但如果长期熬夜、压力过大或饮食不当,氧自由基就会越积越多。这些顽皮的“破坏分子”会反过来攻击线粒体,导致“发电厂”效率降低甚至停摆。于是,即使你吃再多,大脑也无法获得足够能量,最终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、记忆力下降、情绪暴躁等一系列疲劳症状。 二、“脑力小偷”现形记:揪出加速大脑疲劳的几大元凶 了解了原理,我们就能更精准地识别生活中那些加速大脑疲劳的“元凶”。 高糖高脂饮食:甜蜜的“衰老加速器” 节目中提到的红烧肉、烤串、甜点,虽然能带来短暂的愉悦,却是大脑的“隐形杀手”。高糖高脂食物,尤其是经过烧烤、油炸等“干热加工”的,会在体内外产生大量的“糖基化终产物”(AGEs)。这是一种公认的“加速衰老物质”,不仅会加剧大脑的氧化损伤,还会对全身血管、脏器造成负面影响。 睡眠剥夺:大脑无法“排毒” 熬夜等于剥夺了大脑自我清洁和修复的黄金时间。专家形象地比喻:睡眠是大脑在“洗澡”,如果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不高,就如同给大脑打上肥皂却没冲干净,长此以往,大脑必然“罢工”。 长期压力:看不见的“皮质醇”风暴 持续的压力会促使身体分泌一种名为“皮质醇”的激素。它不仅是“压力肥”(尤其是腹部肥胖)的元凶,更会直接促进氧自由基的生成,形成恶性循环,让大脑越来越累。 三、事半功倍的“补脑”策略:如何为大脑精准“充电”? 对抗脑疲劳,与其依赖咖啡“硬扛”,不如从源头入手,通过科学的营养策略,为大脑提供真正需要的支持。这不仅是节目传递的核心信息,也符合我国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所倡导的健康饮食原则。 策略一:吃对顺序,稳住血糖“过山车” 节目中反复强调了一个简单却极为有效的方法:吃饭第一口先吃蔬菜。 这背后的科学原理在于,蔬菜富含的膳食纤维进入胃中,能像海绵一样占据体积,并形成一个“保护网”,将随后吃下的米饭、肉类等包裹起来,减缓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吸收速度。这样做能有效避免餐后血糖急剧飙升和骤降,让大脑的能量供应更加平稳持久。对于办公室一族来说,午餐后犯困的现象也能得到极大改善。 策略二:善用“天然抗氧化剂”,为大脑“排毒减负” 既然氧自由基是罪魁祸首,那么多摄入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,就是最直接的对抗手段。 餐餐有蔬菜,优选深色叶菜:菠菜、小白菜、苋菜等深绿色蔬菜,不仅富含叶绿素、维生素C等抗氧化物质,还是硝酸盐的优质来源。它能在体内转化为一氧化氮,帮助舒张血管,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。此外,深绿色蔬菜也是镁元素的宝库,有助于放松神经、缓解压力。 巧吃水果,浆果类是“王者”:蓝莓、草莓、葡萄等颜色鲜艳的浆果,富含花青素,是自然界最强大的抗氧化剂之一,对保护神经细胞、提升记忆力大有裨益。 聪明搭配,化“害”为“利”: 吃烧烤、油炸食品时,多搭配新鲜蔬菜(如生菜、紫苏叶)或凉拌菜(如老虎菜),利用蔬菜中的抗氧化成分来中和一部分AGEs的危害。 吃油条时,最佳搭档是豆浆。大豆中的异黄酮和维生素E是强大的抗氧化剂,能有效“解”油条的“毒”。 享用甜点时,泡上一杯绿茶。茶多酚不仅能抗氧化,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糖分吸收。 策略三:补充“神经快乐素”的原料,从根本上强健大脑 大脑的正常运作离不开多种营养素的支持。 B族维生素:维生素B6、B12等是合成血清素、褪黑素等神经递质必不可少的辅酶。全谷物、蛋类、瘦肉、牛奶都是B族维生素的良好来源。尤其是鸡蛋黄,富含卵磷脂,是合成记忆相关神经递质“乙酰胆碱”的重要原料,堪称“大众补脑佳品”。 铁元素:铁是血红蛋白的核心成分,负责为大脑输送氧气。对于缺铁性贫血的人群(如部分育龄期女性、老年人),适量食用红肉、动物肝脏等富含血红素铁的食物,能有效改善因缺氧导致的脑疲劳。但对于不缺铁的人群,过量摄入红肉反而可能增加氧化应激,需遵从膳食指南建议,适量食用。 结语:从餐盘到枕头,重塑清醒大脑 脑疲劳并非不可逆转。正如《职场健康课》所倡导的,它是一个需要我们正视并积极应对的健康信号。与其在疲惫中焦虑“内耗”,不如从今天起,调整我们的饮食顺序,丰富我们的餐盘色彩,保证一个安稳的睡眠,再辅以适度的运动和与自然的亲近。 为大脑提供它真正需要的滋养,我们不仅能告别“累困忙”的亚健康状态,更能为长远的认知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。记住,最好的健康投资,永远是那些融入日常、持之以恒的良好生活习惯。 郑重声明:我们尊重原创,也乐于分享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。 文章来源:央视网 |